在當學生的時候,都不曾像現在對金錢那麼有感覺,只知道如果好好地念書,找個好工作,將來至少能夠有個平平穩穏的家。
出了社會工作之後,發現現實根本不是那麼簡單,有就學貸款要還,要結婚也要好大一筆錢,更別說是買房子了。因為環境的因素,我並沒有和父母一起住在老家,而是和老婆出外工作,寶寶誕生以後,金錢的壓力是愈來愈多-房租、水電、電信網路,保險,伙食費、保姆、奶粉尿布,這些加一加已經到了三萬五以上,這還沒算上其它臨時額外的花費;廿年前,在老家鄉下三百萬就能買上一棟透天厝,而現在只能買到屋齡廿年的中古公寓。環境的變遷時在是很快,有時並不是努力工作就能過上好生活,慢慢地我開始有了這個想法。
除了前述的,小老百姓都會遇到的民生經濟問題外,在M型社會的曲線是愈來反差下,還衍生了不少的問題-像是教育;有錢的家長努力賺錢,卻忽略了去教育在功課外,那更重要的課題-品德教育等等,所以我們看到有人學歷漂亮,但工作態度與人際關係有著很多問題;而沒錢的家庭,孩子下課後可能要幫忙家計,也有可能是隔代教養,有可能成績一旦遇上難題就會放棄,有可能是小孩放棄,也有可能是大人放棄,如果這時沒有一位能指引他們的明師或伸出援手的人,問題只會愈滾愈大;很多人可能都想著顧著自己好就好,因為大家都怕麻煩,老師也都喜歡教聽話功課好的學生,但像鬼塚英吉和蜂須賀悟郎那樣另類,能幫助該幫助的人,拉他們回應該回的軌道上,那才是現在我們政府及社會應該作的-而不是像現在大家都自私地看顧自己而已。
所以,在曲線偏左邊的大多數人,在只會愈來愈競爭的環境下,只會愈來愈弱勢,至少在金錢上是絕對弱勢-能在艱難中成長,最後發出光采的人是少之又少。
不知何時,大家開始以錢,身份地位這種物質化的東西去評量一個人或是一份工作,教育下一代就灌輸什麼是好工作,念什麼科系才有錢途;就連要結婚,父母也不得不考量對方的這些要素-醫師,律師總是比水電工,黑手來的好,說來現實,但這卻是社會的真實。
最後的結果,就是人人生而平等自由的社會崩潰-環境是溫水,人人都是青蛙。
在書中,看到了之前我想都沒想過的問題,也很高興還有少部份人終於意識到這些嚴重的問題正在慢慢升溫,而不是像權勢者只關心著少數人的利益-有錢且生活無虞的人想著賺更多錢,執政者只想著把權更久。順發董事長吳錦昌先生,能夠走在眾人的前面,將其公益企業的理念付諸施行,我覺得很不簡單,也覺得很驕傲,因為我們每天就是在幫助人,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,也希望政府跟其它有能力及意願的企業能夠一起行動,改變社會,讓幸福能夠傳遞出去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